*利害關係人溝通與參與
在公司營運過程中,利害關係人可能是受到公司營運影響者、主動影響公司營運者或公司有責任與義務對其回應者,透過積極、廣泛地與利害關係人溝通,充分瞭解利害關係人關注的議題與想法,並作適時的回應,都會協助我們不斷地改進成長。獲得利害關係人的信任與支持是本公司邁向永續發展的動力。
本公司除針對日常業務以各種型態與利害關係人保持互動外,在公司網站上設置有
投資人服務窗口等聯絡資訊及外部溝通信箱,做為利害關係人與公司的溝通管道,
此溝通信箱設有專責人員管理,並依類別分送至各權責單位進行處理及回應。
利害 相關者 |
對象 |
溝通與回應管道 |
溝通頻率 |
溝通議題 |
股東 |
投資人、 股東 |
1.發言人(李經理)與代理發言人(蔡處長)制度 2.一年一次的股東大會 3.每年至少舉辦1次法人說明會 4.不定期接受國內、外投資法人的約訪及電訪 5.財務年報、不定期發佈重大訊息 6.公開資訊觀測站 7.公司官方網站之”股東訊息” |
1.每年至少一次股東大會或法人說明會 2.不定期接受約訪或發佈訊息
|
1.公司財務資訊 2.營運狀況 3.公司治理 4.ESG 5.碳盤查、減碳、淨零
|
顧客 |
國內外 客戶、 消費者 |
1.不定期接受客戶現場稽核及稽核問卷 2.專屬對應窗口 3.不定期電話 4.不定期電子郵件 5.業務人員登門拜訪 6.每年一次客戶滿意度調查 |
1.每年一次客戶滿意度調查 2.不定期進行溝通 |
1.環境安全衛生 2.客戶承諾與服務 3.客戶隱私保獲 4.產品生命週期評估 5.綠色產品設計 6.人權及勞工權益 7.產品品質、客戶抱怨 8.管理系統 9.ESG 10.碳盤查、減碳、碳足跡 |
供應商 |
供應商、 承攬商、 外包商等合作夥伴 |
1.電話/傳真 2.電子郵件 3.函文 4.教育訓練課程 5.相關作業表單 6.供應商輔導/稽核 7.供應商調查/評鑑 8.不定期訪談 9.採購環安衛評估管理程序 10.承攬商環安衛管理程序 11.實地稽核 |
不定期進行溝通 |
1.供應商價格競爭力 2.持續平穩的供給 3.符合品質要求 4.符合法令規範 5.公司願景與永續發展策略 6.採購環保與安全管理 7.供應商管理 8.訂單管理、變更 9.客戶要求事項 10.ESG 11.碳盤查、減碳、碳足跡 |
政府 |
目的事業主管機關(例:縣市政府、消防、警察、安衛中心、金管會..等) |
1.電話/傳真 2.電子郵件 3.函文 4.參與研討會活動 5.所屬該機關之網站申報系統 6.抽查、訪視 7.專屬對應窗口 |
不定期進行溝通 |
1. 法令遵循 2. 職業安全與衛生 3. 環境保護 4. 勞工權益 5. 公司治理 6. 消防演練、緊急應變 7. 碳盤查、減碳、淨零 8. ESG |
社區 | 廠房鄰近社區(石牌里、南崗工業區…等). |
1.企業網站 2.電話/傳真 3.函文 4.參與社區活動 5.專屬對應窗口 |
不定期進行溝通 |
1.社區關懷與公益活動 2.環境保護 3.提供當地就業機會 4.勞工權益 |
員工 |
工作者(勞工代表): 正職員工、 約聘員工、 外籍員工、 工讀生 |
1.定期與不定期會議 2.定期與不定期教育訓練 3.不定期企業內部公告 4.電子郵件、內部溝通平台或文件 5.申訴信箱 6.福委會議 7.每季一次勞資會議 8.每年至少一次內部稽核 9.每年至少一次管審會議 10.每月內部會議 11.不定期訪談 12.不定期員工滿意度問卷調查 |
1.每年至少一次管審會議 2.每年至少一次內部稽核 3.每季一次勞資會議 4.每季至少一次福委會議 5.每月內部會議 6.不定期進行溝通 7.客戶SQA文件一週內回覆 |
1.訓練與發展 2.薪資福利 3.勞資關係 4.健康管理與照護 5.環境、職業安全與衛生 6.勞動條件 7.營運狀況 8.品質政策、環安衛政策 9.方針目標、計劃 10.產品法規 11.客戶抱怨 12.客戶滿意度 13.產品安全性 14.仿冒品防治 15.持續改善 16.客戶SQA文件 17.管理系統、SOP 18.ESG 19.碳盤查、減碳、碳足跡 |